2025年10月15日,由南京市机器人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主办,南京农业大学承办的农业机器人校地专场对接会在南京农业大学(滨江校区)工学院报告厅隆重举行,前来与会的有:市机器人产业攻坚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合作处、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相关领导及专家团队,各涉农区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新农集团及其下属企业技术负责人,各相关涉农板块报名企业以及南创投、东南基金等投资机构代表。作为主办方之一,南京农业大学集中展示了多款自主研发的农业机器人,为智慧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科技动能。

活动伊始,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党委书记崔春红与市机器人产业攻坚办负责人、市工信局装备工业一处处长唐娜等领导先后致辞。崔春红书记系统介绍了学校在农业机器人领域的科研积淀与创新成果,并阐述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具体路径与决心。唐娜处长则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校地协同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后续深化校地对接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成果发布环节,南京农业大学各研发团队依次登台,详细介绍了在果树采摘、设施种植、智能植保等多个关键方向的研究进展、核心成果及其应用情况。相关技术直指传统农业中“用工难、效率低”等现实痛点,提供了高效、智能、系统的解决方案,充分彰显了学校在农业装备与智能化融合方面的科研实力。


在成果展示区广场上,十余台农业机器人以“静态展板+动态样机”的形式同台亮相,吸引众多参会代表驻足交流。薛金林教授团队研发的果园智能采收机器人,搭载双机械臂系统与先进视觉识别算法,可在模拟果园场景中精准识别成熟果实,并自主完成抓取、搬运、存放全流程作业,识别准确率超过90%,能够高效实现梨、苹果、葡萄等水果的无损采摘。汪小旵教授团队推出的双臂番茄采摘机器人,以每分钟16—18个的采摘效率稳定运行,其创新设计的多层真空吸盘旋转末端执行器,可依据果实形态动态调节吸附曲面,有效解决了人工采摘“耗力且易损伤果实”的行业难题。






多款针对特殊场景应用的机器人也在本次对接会中惊艳亮相,展现了精准农业的科技前沿。其中,金丝皇菊采摘机器人创新采用双足履带间隙调节机构,可灵活适应菊田起伏不平的复杂地形;3WZ-600型果园风送施药机器人则实现了对病虫害的精准靶向防治,有效提升作业效率;电驱导航式大蒜智能播种机精准破解了漏播与精度不足等行业长期痛点;而设施园艺分布式电驱动多功能移动作业机器人更为全能,可灵活搭载旋耕、播种、施肥等多种农具,实现从种到管的流程自动化作业。
本次对接会吸引了多家农业装备制造企业、科研机构及投资单位代表到场洽谈。现场互动频繁,多项科研成果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展示区观摩气氛热烈,专家与企业代表对南京农业大学在农业机器人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作为农业领域的高校排头兵,南京农业大学始终以“科技兴农”为己任,此次校地专场对接会,不仅是学校科研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是打通“产学研用”链条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