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初,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工业设计系组织2023级学生赴浦口区老山地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自然生态-科技创新-红色历史-乡村振兴”为主线,通过多元研学形式,让学生在写生创作、科技体验和历史教育中拓宽视野、积累专业素材。

多元研学融合,实践赋能成长
本次实践聚焦浦口区九龙湖、楚韵花香、赵湖村、水墨大埝等特色景点。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写生创作和实地采风,亲历自然生态与人文设计的融合。他们在九龙湖和赵湖观察水系生态,在水墨大埝体悟绿色乡村理念,在楚韵花香捕捉文化印记,细致收集不同场景的色系元素与设计灵感。生动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同学们探索“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丰富素材。
科技创新是本次实践的另一重要维度。同学们走进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运行管理中心(无人机基地),在专业人员的讲解下,近距离了解无人机在农业监测、测绘、应急救灾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和技术创新前沿。沉浸式的体验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发展的巨大潜力,为未来设计融入智能科技元素、服务智慧农业打开了思路。
在红色历史教育方面,实践团队专程参观了三浦战役史料馆。面对珍贵的史料文献和实物展品,同学们学习了革命先烈为保卫南京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被英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革命精神深深震撼。参观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历史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洗礼,多位同学表示将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把红色基因融入专业学习和未来设计中。

学院领导慰问,心系师生实践
7月6日,烈日当空,工学院党委书记崔春红,副院长(主持工作)肖茂华,副院长刘杨,办公室主任郭彪一行专程驱车前往工业设计系位于浦口区的写生实践基地,亲切看望慰问实践师生。领导们实地考察了师生的住宿、餐饮环境,详细询问了实践行程安排和安全保障措施,并深入写生现场,仔细观看了同学们的创作过程。崔春红书记与正在采风的师生们亲切交谈,关切询问同学们在基地的适应情况、学习收获和生活保障,“天气炎热,大家辛苦了!生活上有没有遇到困难?创作中有什么新感悟?”他叮嘱带队老师要悉心安排好师生生活,确保实践安全有序。肖茂华副院长勉励同学们珍惜实践机会,在火热的一线深入观察、用心体会,将所见所闻转化为设计素材与灵感。领导们对师生们不畏酷暑、专注投入的精神风貌给予了高度赞扬,并送上了学院的关心和鼓励,为实践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收获丰硕,奠定未来发展之基
为期一周的暑期实践内容丰富、成效显著。50名工设学子在“自然生态-科技创新-红色历史-乡村振兴”的多元场景沉浸式体验中,深化了对社会发展脉络的认知,有效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审美素养和对社会责任的体认。副院长刘杨在总结中指出:“此次实践是一次宝贵的‘行走课堂’,不仅锤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在观察思考中融入了家国情怀,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与价值引领。”
工业设计系主任表示,本次实践的丰硕成果,包括同学们的写生作品、采风记录和调研报告,后续将通过展览、作品集等形式在校内进行展示,以呈现设计力量服务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学院将继续深化此类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广阔科技视野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工业设计人才,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南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