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农业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国家战略,推进落实定点帮扶措施,促进乡村振兴建设,4月10-11日,院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师生党员共赴贵州省麻江县,开展“党建引领打包‘三送服务’,聚焦‘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送知识、送科技、送服务“三送服务”,精准助力麻江的农业生产、文化产业与教育事业。
将“专业+服务”送进示范村
具有民族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枫香印染技艺,是麻江县河坝村的特色产业,今年3月初,在河坝村第一书记陈宏强的“牵线搭桥”下,由工学院党委牵头,促成了学院机械工程系工业设计创意工作室与河坝村麻江瑶之韵成秀文化有限公司的“牵手”合作。工业设计创意工作室师生团队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研与专业研讨等方式,对枫香印染IP形象与logo设计、文创产品与包装设计以及营销方案策划等进行了初步方案的策划与设计。
为了更好地为当地特色产业提供“专业+服务”,学院党委带领工业设计创意工作室团队赴麻江开展深入调研,在麻江县委常委、挂职副县长施雪钢的引荐下,与河坝村村委会、麻江瑶之韵成秀文化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乡村文化振兴共建基地”协议和“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共建协议,通过“校-地-企”三方共建的方式,促进麻江县与学院的“产学研”“实习实践”和“人才培养”等全方位合作,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建设。
将“知识+技能”送进合作社
水稻、红蒜、蓝莓,是麻江当地的主要农作物,特别是引入了南农的“宁香粳9号”水稻新品种后,水稻的种植生产已经成为当地的重点农业产业。农业生产精准高效离不开农机化,而对于当地的合作社和村民来说,播种机、收割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使用、维护与维修,却是他们的“短板”。院党委组织具有丰富农机维修经验的农业工程训练中心主任窦祥林等来到麻江,以现场演示、互动交流的方式为合作社和麻江县当地农户进行农业机械维修与养护技能培训,将“知识+技能”送进合作社,为当地粮食生产、农作物种植等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提供技术支持。“这还是第一次有专家手把手教我们如何进行农机的维修和养护,以前机器坏了都是直接送到维修厂去了,今天听了专家的讲解,我好像也可以自己当维修师傅了。”河坝村一位农户高兴地说道。
将“思政+科技”送进中小学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如何利用学院的优势和特色助力麻江的教育事业?”是南农工学院党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调研和讨论,院党委面向全院师生发起了“关于征集大学生科技作品和少儿科技启蒙图书”的倡议,将“可眼见”“可触碰”“可实操”的大学生科技作品和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的科技启蒙图书捐赠至麻江县第三小学和河坝小幼连九年制学校两所小学,并与麻江县第三小学共建“未来有秾”科技角,以激发青少年的科创兴趣,培养青少年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助力青少年点燃心中科技创新梦想。
麻江县委常委、挂职副县长施雪钢寄语麻江县第三小学学生,“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根本在教育。希望同学们能利用好科技角这个平台,努力学习,立下志愿,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麻江县第三小学校长韦运霞表示,“南农工学院为我们三小创办的这个科技角是麻江县的第一个科技角,学校将充分发挥好科技角的育人功能,并以此为契机,以立足学生科技能力提升、凸显科技教学特色为出发点,全面提升教育水平,真正让科技教育成为麻江县第三小学熠熠生辉的特色名片。”
曾任南农大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现任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的林军重回麻江县第三小学课堂,将“传统”农耕文化二十四节气与“现代”智能化农业机械相融合,以科普小课堂的形式将“思政+科技”送进中小学。 “我希望农业机械能发展得更好,让家人不再为干活的事操心”“我想研发智能机器人,让我国科技更发达”。小学生们在明信片上用纯真质朴的语言写下了自己的愿望,似乎科技梦想已“插上翅膀”,创新萌芽已“扎根心田”。
在麻江县第三小学的美术教室里,麻江县文联主席、农民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龙玉为大学生和小学生们讲解农民画的绘画方法和技巧,南农工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学生党员代表们和小学生们,“小手拉大手”共同创作“秾彩麻江”主题绘画作品,将麻江的当地特色与南农的扶贫成果以具有麻江当地特色的农民画形式展现出来,将多年来南农与麻江的“深深情谊”绘就成“栩栩画卷”,献礼党的二十大。
院党委书记李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对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深刻论述和全面部署。落实定点扶贫政策,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南农大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工学院将结合专业优势和特色,在农业机械化研发和推广、乡村文化振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继续为麻江的乡村振兴建设贡献南农智慧。”